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

哥林多前書簡介 (1)


保羅以兩個身份寫這封信:一為使徒,書信不是人為字句,是聖靈賜給他的(二12、13),他直接被主耶穌基督差派,給 神的百姓帶來權能的命令;二是哥林多召會的設計者(三5、10),他初次到訪哥城,立下聖經真理的根基。

再者,他對信徒的關心猶如父親(四14、15),渴望他們在神的事情上根基穩固,得著造就和建立。 但他所寫的是神的話。在遵守主的晚餐,不是來自其他使徒,或從人的記憶(他沒有出席原本樓房上的筵席,而是直接從主領受。有關基督徒婦女在地方召會中安靜的教訓,既不是一項文化習俗,也不是保羅自己的想法,而是「主的命令」(十四37)。規條(這是歷史性基督徒信仰的條規)十分簡單:保羅所說的,就是神所說的。違背保羅的命令是一件至為嚴肅的事。  

書信範圍中有三個關係。第一是它與保羅在使徒行傳十八章1至18節所建立的教會有關,充滿當地的色彩和專題性的引喻(一14;三6;十一2;十二2)。所有的聖經都走過歷史的土地,因我們的神是歷史的神。 

第二,書信可應用到各處的聖徒,保羅在各處所教導的恆常一致(一2;四17;七17;十一16;十四33;十六1)。地方環境可能有變,但 神的真理恆常不易。聖經不會給腓立比的信徒一套實行模式,給哥林多人卻是另一套。 

第三,保羅的教訓不限於第一世紀——它是給所有 神的百姓應用,直到主來(一7;三13;十一26;十五51至52、58)書信回顧五旬節之日,宇宙性教會受聖靈的浸成形(十二13),並前瞻信徒復活提升大日的來到(十五51至52)。

信徒要照著主所定的記念他,不是直至他們離世,而是「直等祂來」(十一26)。這事給我們鼓勵,又令我們深信,儘管今天充滿離經背道,地上必定有基督徒按著新約的簡單方法聚集,直至救主回來,教會被接上升。書信的教訓故然不能被一句「相對文化」的口號就推翻,保羅留下長存的教訓,不是從地方性和文化性的事情汲取而得,而是回應地方性和文化性的問題。品行的原則可從第八至十章學到(第一世紀盛行祭肉給偶像),而第十二至十四章教導聚集的原則,信中回應了有關方言恩賜的暫時性和預言的過渡性。 

背景 

哥林多是希臘中心重城,它是個商業中心,因它處於亞德里的海和愛琴海的窄地,擁有雙港,西邊是LECHAEON,東邊是CENCHREA。他們之間的索道給船隻提供橫渡陸地的條件,因此避免了繞道希臘以南的航道之險。貿易給哥林多帶來一個猶太人、希臘人和東方人的龐大混雜人口(十32),數目在十萬至七十萬之間。

哥林多又是一個文化的中心,設有一個大型場地讓兩年一度的科林斯地峽比賽得以舉行(九24至27)。然而它又是一個腐敗的中心:在阿英羅絆蒂的廟宇(愛之女神)收藏了一千妓女,亞里斯芬尼司創造動詞「作哥林多人」(TO CORINTHIANISE),用作形容嚴重不道德的表現。由此可見,哥林多的信徒受到不道德的品行所影響(五至七章),生活在一個偶像筵席相當普遍的文化(十章),他們有些更成為被鬼附的受害者(十二2)。哥林多是希臘的罪城,保羅致羅馬人的書信就在這裏著墨,羅一18至32節,活潑描述沒有神,人便墮入罪的深淵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