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

路得記(二)

書中的教訓

與以色列有關的教訓


聖經中的歷史書卷不單記述昔日的事件,它也不是寓言故事,還教訓人們重要的功課。它們都是真事,記載在聖經中好教導我們屬靈的功課。讓我們看看這書給予以色列的教訓。

作為一個國家,以色列因仇敵變得貧窮,又喪失了她的產業。伯利恒的飢荒只是一幅在耶和華面前國家光景的圖畫。儘管如此,就像以利米勒,百姓沒有轉向那位能救他們脫離苦境的救贖主。他們需要悔改,可是他們的心地剛硬。結果他們變得像別國的人一樣生活,不得享受與主親密的相交。
從觀察所得,這種悽涼的境況帶來了兩個結果。首先是經歷死亡,第二是外邦人被帶進福氣中。以色列認識死亡、黑暗、冰冷就是罪所帶來的結果,可是最後外邦的列國因他們的叛逆卻被帶進福氣中,使福音現在能傳與「萬民」(太廿八19)。

然而,當救贖的工作完成,以色列最終將要被復回。拿俄米說得對,她說救贖主「今日不辦成這事必不休息」(得 三18)。主耶穌在十架上實在完成了救贖所需要作的工,可是那為以色列和教會實在的工作還未完成,除非一切信靠祂的人,都享受祂工作所帶來的福氣及聖經預言得著應驗。

與個人有關

這個家庭離開伯利恒往摩押地,是給予所有背道的人的警告。我們不也時常感到自己屬靈生命在後退嗎?這裏的功課是我們必須留心緊記的,並且放在心上,就能救我們脫離許多愁苦。

首先,我們覺察到,這離道是不必要的。我們已經注意到,無論日子如何困難, 神必定給我們預備出路。他們可以倚靠波阿斯的工作,那位親屬的救贖者,可是他們沒有這樣做。摩押地把他們誘惑了,撒但的引誘也非常吸引,尤其對那些與主失去交通的人。 神不會帶我們進到違命的地方。摩押名為安逸之境(耶四十八11)。因此,貪圖安舒逸樂會領我們離開主。

第二,我們注意到後果是不能預料的。在那安舒逸樂之地帶來死亡。十年的摩押生活,聖經竟隻字不提(得一4)。就像曠野的長年歲月, 神看為是無價值的,離逐的經歷也是如此。浪子追求宴樂,幾乎餓死;羅得在死亡之地希望搏取名譽地位;以利米勒也走進死的權勢,希望得到供應。

第三,我們看見所發生的改變是不能改變的。喪失丈夫和兩個兒子的事實是無法逆轉的。在這一切事上拿俄米體會到,在他們離開猶大伯利恒之前,他們是何等的蒙福。當我們知道自己的行為所付出的代價是無法挽回時,愁苦必然深痛,有些福氣是永不復得的。浪子回到父親那裏,可是在遠方所失去的損失是無以復元的。他已經把產業耗盡,雖然恩典將他復回,卻無法重獲所浪費的。我們不可忘記,離開主乃要付出代價的。

第四,我們很高興地注意到,兩位寡婦的回轉是沒有阻攔的。主沒有阻撓他們的回歸。浪子回頭時刻是受歡迎的,歡迎程度就如靈魂初次悔改的一樣。路得表示自己對拿俄米的忠誠,和對以色列 神的委身,不單在言語上,也在行為上。我們也該效法她,我們總不要只在誇大其辭,卻不加以力行。這位年輕寡婦離鄉別井,拋棄親朋戚友,來到那她只曾耳聞的地方。這是信心之旅,也是常常大得獎賞的信心。我們同樣是走在一條從未看見過目的地的路程上,但我們卻聽過,就像路得,我們將在這路程的結尾,得著美好的獎賞,親見我們親屬救贖主的工作,帶給我們滿有榮耀的結局。


   ~完~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